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的旅游行业渐渐恢复常态,而景区旅游可说是旅游业的排头兵。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公共场所,景区具有人流量大、环境的开放性(露天等)、兼具保护与观赏多重属性等特点。以国家5A级景区黄山为例,其近五年来每年客流量均超过300万人/次,且每年客流增速均在9%左右。全国A级景区超过12000家,作为人流量重地,这一领域的公共安全重要性自不必说。此外,景区的保护对象亦不仅限于游客,还可能包括古迹文物(如峨眉山金顶、乐山大佛)、生态环境(如青海湖、九寨沟)等等。更有三峡大坝这类景观,还承载着保护国家机密的重任。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景区的地面安防已臻完善,然而景区环境多为露天或户外,随着无人机这类低慢小飞行器在消费市场上的普及,景区这一领域的低空安防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并日益紧迫起来。
无人机“黑飞”是指一些没有取得私人飞行驾照或飞机没有取得合法身份的飞行,由于处于法外之地,“黑飞“无人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青海湖景区内,每年冬季频发游客使用无人机拍摄导致惊扰鸟群的事件。2014年,由于航拍无人机会惊扰野生动物和鸟类,也带来了噪音和事故,美国所有国家公园境内全面禁止使用无人机。2017年5月18日杭州西湖,虽然明确规定了该景区内禁飞无人机,但仍发生了“黑飞”无人机失控致人受伤的事件。此外,目前虽未见诸报道,但就操作的可行性而言,使用无人机蓄意攻击人群也是极有可能的。因而,“黑飞”无人机对景区低空安全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不可否认,无人机行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均处于空白状态。虽然对于民用无人机管理,2009年以来有关部门就陆续出台过《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等规定,针对景区无人机管控的规定有如《黄山风景名胜区关于加强“低慢小”航空器飞行管理的通告》等,但无人机黑飞乱象却有增无减。尽管规定繁多,但多为临时性、指导性规定,有关审批程序、管理规定、适航标准、处罚标准等相对滞后;什么时候能飞、具备哪些条件才能飞、黑飞受哪些处罚,这些核心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制度设计虽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但公共安全威胁刻不容缓,景区无人机管控问题迫在眉睫。
需要强调的是,禁飞无人机不是景区低空安防的根本解决方案。现今,甚至已有不少景区采用无人机进行景区管理,如广播、巡视等。通过安检手段尚能控制无人机不在景区内起飞,那么又如何管制从景区外飞入景区内的无人机呢?在此背景下,对无人机的管控必然需要进行技术设备配置。空御科技凭借多年来反制无人机经验和技术,专门针对景区无人机管控设计了一套无人机反制系统,我们在2019年乐山大佛景区部署了国内景区首个系统级无人机管控项目,取得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2020年3月,空御科技为杭州西湖执行了低空保障任务。
针对景区的环境特点并结合乐山大佛的实践经验,空御科技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景区低空安防及无人机管控的专业部署意见。
设计思想
根据国内景区低空目标防御的实际需求及目前状况,景区无人机管控系统需要向立体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进行设计。多种检测单元的立体化结合,使远距离空间提前预警侦测、近距离空间确认处置进行防御;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空间的侦测、防范的联动体系,准确识别,提高防御精准率。智能化技术是对系统信息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的结果进行智能识别,从而对各种行为进行信息判断和预报分析,有效减少误报、降低漏报。集成化技术则系统划分为各种模块,不同功能的模块进行结合,在共同发挥作用的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独立性。
系统构成
系统通过前端无线电监测设备的被动侦测手段实现对远距离可疑低空无人机飞行器的监测跟踪、识别报警及精确定位;发现目标后实时联动光电设备快速搜索、确认和智能跟踪;干扰处置设备进行驱离或迫降等紧急处置;后端无人机智能跟踪反制平台基于前端的无线电、光电、干扰、处置组成的安防部署进行全过程监测管控,从而实现限定空域的全时段、全覆盖、全过程一体化和主动式实时管控。
系统结构图——以乐山大佛项目为例
所有设备都采用网络通信,统一的协议进行交互传输,系统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接入方式灵活,能够充分满足任何特殊,复杂的要求。系统采用分布式管理架构,可快速无缝升级多套频谱多任务探测;多套光电多目标同时跟踪,多套干扰打击的需求。
物理拓扑结构图——以乐山大佛项目为例
前端设备配置方案详解
在前端设备配置上,主要分为三种具体方案:无线电监测设备+定向/全向干扰设备=基础版,无线电监测设备+光电设备+定向/全向干扰设备=标准版,无线电监测设备+光电设备+定向/全向干扰设备+导航诱骗设备=加强版。
景区环境多为居民密集的城区内,或者生态要求高的自然环境中,故适合使用辐射较小的无线电设备进行无人机监测,以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在基础版本的方案中,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电和干扰设备进行侦测和打击,实现发现-驱离的基础管控功能。
标准版本的方案中加入了光电设备,旨在对目标黑飞无人机进行精准识别,还可以对入侵无人机进行取证,强化了打击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同时能为黑飞无人机的执法管制提供有效证据。
加强版本中加入的导航诱骗设备,能对无人机进行信号诱骗,实现定点迫降的效果,增强了打击干扰的效果和能力。
通过网络设备,配合后端的无人机智能跟踪反制平台,这三种前端设备配置方案基本上完全能够覆盖不同环境、不同防控要求的景区,进行无人机的有效管控。
部署范围示意图——以乐山大佛项目为例
景区作为一类特殊的公共场所,承载着公共安全、文物古迹、自然生态、至国家机密的保障责任。无人机作为人可远程操作的低空飞行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并随着无人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以及价格的持续走低,无人机的黑飞问题在景区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须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无人机的管控,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人工管理手段的基础之上,还必须配置一定的技术手段方能较好解决。空御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反无人机技术研发者,并拥有国内景区首个系统级无人机管控的成功案例,能够为景区行业提供专业的无人机管控方案建议,为景区低空安防带来安心保障。